“学生通过AI人机交互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产生成就感,还可以将学习内容完全个性化。洋葱把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场景连接起来,让学习数据和过程统一起来,学生不再需要进行校内外双轨学习,这将推动整个教育生态的改善。”
——洋葱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EO杨·
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两个永恒的教育话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正在为两者之间的平衡带来更多可能。近年来,随着在线英语、在线数学等在线教育独角兽企业的崛起,教育这一千年的传统行业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
然而,在11月27日36Kr举办的2019WISE新经济之王大会上,洋葱数学联合创始人兼CEO杨在演讲中指出,虽然已经进入AI时代,但教育仍然处于两难境地:“老师单向教,学生被动学,校内外两套体系,家长负担不起个性化教育,大规模教学效果不佳。这些从未改变,在很多人看来也无解。”
对此,杨现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果学生能够按照数字化课程,通过AI人机交互进行学习,这些问题就有机会得到解决。”
12月4日下午,洋葱数学召开品牌升级发布会,宣布更名为“洋葱学院”。会前,杨向详细介绍了他对36Kr的解决方案。不同的是,这次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学。
“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语文英语,学科背后的本质都是适合AI人机交互学习产品的课程设计方法论。洋葱在今天迈出这一步之前,已经打磨了这个方法论六年。”杨告诉36Kr。
以下是36氪与杨临风的访谈内容(经36氪整理编辑): 入局,选最难的学科
36Kr:你早在2013年就进入了教育领域。你当初为什么选择数学?
杨:其实我们早就开始思考做教育的问题了。2007年,我在哈佛大学学习计算机。洋葱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朱若尘在杜克大学学习生物学,辅修教育学。当时美国出现了一股利用技术推动教育创新的浪潮,期间出现了类似可汗学院这样的在线学习平台。这给了我们很多关于如何改变教育现状的启发和思考。
当初选择数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数学是最难的。有两个困难。第一,难学。许多学生害怕数学。第二,难做。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很难三言两语解释清楚,在线学习场景更是难上加难。这两个难点可以通过数字化课程和人机交互的个性化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当时我们有一个判断,如果能把数学做好,其他科目就不在话下了。
36Kr:为什么叫洋葱?
杨:洋葱来自于知识被一层层剥开的感觉,符合人们对知识和学习本身的认知。另外,很多人说学习是反人类的,但我们不这么认为。学习本身是有趣的,但是大多数孩子不知道如何学好,他们没有乐趣,所以他们认为学习很难。在洋葱,我们要通过洋葱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6Kr:洋葱学院的课程没有真正的老师。这背后的考虑是什么?
杨:我们在过去的六年里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打造洋葱学院的产品。现在已经涵盖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都是通过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来学习的。课程中没有真正的老师,而是用平均每节课5-8分钟的数字化课程,用动画直观地展示一个知识点或解题思维。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2500多个这样的课程。
这种课程形式有很多优点。首先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比如函数,立体几何。不管有多少学生是真正的老师教出来的,他们可能听不懂,但是这种形式一目了然。其次,情境教学,知识背后有语境,在语境中更容易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这样的课程可以随时暂停、快进或者复读。孩子在洋葱上的所有学习时间都是自己主动的,因为学习不仅是个性化的,而且是自己掌控的。这种主动学习真的很有效。
36Kr:这和普通的录播班有什么区别?
杨:有很大的区别。课程很短,一般在5-8分钟,内容很集中,兴趣和关注度也高很多。主要呈现形式有动画、板书、场景。同时,这些课程中有很多学习互动的逻辑,根据思考点自动暂停和弹出。学生完成互动后,视频会继续播放,保证学习的专注和引导思维。视频之后还有不同梯度的练习和学习任务推送给学生,巩固之前所学。
课程背后有AI个性化学习系统。学生在观看视频、做练习或任何交互行为时都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会被系统实时收集并客观记录。在这些丰富的数据影响下,AI算法可以感知学生的学习,实时干预和调整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为学生动态规划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级分层,学习一步后智能推荐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AI,让学生真正了解36Kr:现在人工智能非常普及,那么AI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杨: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AI广泛应用于刷题和评价,但主要是因为这两个环节最容易做。但是,我们认为这实际上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学习体验,因为这两个环节与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无关。
思考AI的教育价值,本质上就是思考如何教会机器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教育中,最值得改进的是什么?我们认为这必须是学生“学”的环节,也是教师“教”的环节。如果人工智能要介入教育领域,就要介入核心的教与学的环节,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每一个老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就是有机会帮助老师更好地教学,可以促进整个教育生态的改善。
36Kr:如何利用AI真正改变教育?
杨:人工智能本质上是生产力的提高。如何用AI改变教育,要看教育行业的性质,教育最大的瓶颈,然后尝试用AI解决。否则AI能发挥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现在教育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体验差。学生不爱学习,学不会,这让很多家长感到焦虑。所以,即使把好老师搬上荧幕,需求还是供不应求。可以从教育的供给侧入手吗?开发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用这些课程的互动学习模式学得透彻,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有机会得到解决。AI能做的就是让这么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可以稳定复制,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让每个人都买得起。这将是教育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36Kr:你和班级直播相比有什么优势?
杨:课堂直播是线下补习班的线上升级,所以也会受到传统辅导机构很多问题的限制,比如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被动学习,内容粒度太大,导致课时长,无法随时随地学习等等而且像AI这种技术性的东西,相对来说很难融入到这样的教学形式中,因为是人驱动而不是产品驱动的模式。学习不可能个性化,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学习体验和效果。这是个大问题。
洋葱学院做的是人机交互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在数字环境下形成学习闭环。课程的呈现形式更加生动直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随时随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通过人工智能和交互实现学习。
同时,我们与许多公立学校进行了合作。我们帮助老师告诉学生一些传统课堂上用一支粉笔很难理解的问题,比如通过数字视频生动地呈现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
36Kr:除了2C,你为什么还需要在商业上做2B?
杨:在线教育已经进入AI时代,混合式学习是大势所趋。用技术推动教育升级,离不开学生的日常学习系统,同时也需要配合老师的日常教学系统。学生每周在校学习五天,在课堂上或老师安排的课后任务中度过10个小时。这是最完整最值得学习的场景。
此外,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文件。全国各地的大量学校都在升级课程,建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和常态化应用。学校希望得到专业支持。
洋葱学院的数字化课程和AI人机交互学习方式,可以直接赋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便捷地进行信息化教学,打造个性化课堂教学体系,将线下和线上课堂有机结合,延伸整个课堂的学习体验。
36Kr:你如何帮助学校升级教室?
杨:首先,我们帮助老师让他的学生预习得更好。以前预习就是看课本,很多概念看不懂,太枯燥。现在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先花10分钟读一下这个关于洋葱的知识点。因为有了数据背景,老师马上就能看出班上每个学生哪个部分谁掌握了,哪个部分谁没掌握。因此,课堂教学是可以重建的。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少讲一些基础内容,从原来的广播式的重复到小组讨论,给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题目,合作解决。从听一个人的重复讲述,到孩子分组个性化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参与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课后,通过人工智能,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上千个学习任务,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不同的题,看不同的视频,来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
36Kr:也就是说你把家里和学校的学习场景串起来了?
杨:对,这样洋葱就把课前、课中、课后都连接起来了,这样学习的数据和流程就统一了,学生不再需要校内外双轨学习。
现在很多孩子放学后参加辅导班,但是大部分课外辅导和课内教学是两套体系,两套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所以,大多数孩子面对的是双轨的学习场景。校内一个场景,校外一个场景,给孩子造成了双重的学习压力。
自我颠覆改名36Kr的逻辑:数学是现在在线教育的出路,但为什么要数学化呢?
杨:洋葱数学是一家成立六年的在线教育公司。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做人机交互学习的课程产品。这些年来,我们从未改变过方向,也没有追风。如今,研究洋葱的学生人数已超过3000万,95万名教师使用洋葱进行课堂教学。我们已经覆盖了全国80%的学校,超过19万所中小学。
用户越来越多,期待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学生和老师经常在我们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下留言,催促我们开发新的学科。这让我们意识到,数学这个名字已经不能承载洋葱在用户心中的价值了。其实我们2016年有物理,数学和物理共存了很久。今年年初我们同时拓展了语文、英语、化学,自然需要一个新的名字来包含不同的学科。
此外,我们听到一个用户告诉我们,我们在洋葱数学学习中文,这听起来真的很奇怪。
36Kr:你认为拓展专业的时机成熟了吗?
杨:四年前,我们开始发展物理学,我们想验证洋葱的这种课程设计方法论是否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发挥作用。当时我按照数学的方法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我没有考虑到的。比如展示物理实验和讲授数学原理有很大不同,物理实验还得用实拍和动画混合的方式来呈现。当时修改了很多次。
物理学科走上正轨后,我们为新学科的拓展做了两年的准备。对于洋葱来说,拓展课程不再是一个大冒险。我们去过无数个坑,交过未知数额的拓展课程学费。当然,我们在课程教学和科研设计方面积累了很多精简和规范的经验。现在这些东西都成熟了,我们拓展题材也就顺理成章了。
36Kr:洋葱,数学起家,为什么做语文和英语?
杨: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语文英语,这些学科背后的本质都是适合AI人机交互学习产品的课程设计方法论。洋葱在今天迈出这一步之前,反复打磨了这个方法论六年。
我们认为,知识只有在被充分理解后才能被灵活运用。在这方面,每一个科目都是一样的。按照洋葱的这种方法论,结合学科特点,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比如语文要从文言文和古诗词入手,英语要从语法和词汇入手,这些也需要重新理解。小批量试验成功后,将进行大规模测量。目前中英文课程都深受用户欢迎。
事实上,任何新学科的拓展过程,也会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内部测试。在洋葱,我们非常信任逻辑和数据。从课程规划到制作DEMO,我们会反复讨论。演示制作完成后,将交给用户进行测试。只有验证有效并量产后,才会大规模开始。这个过程很慢,但是项目一旦启动,速度肯定是有保证的。
36Kr:为什么叫洋葱学院?洋葱学院的未来如何?
杨:大学意味着我们希望在未来提供所有学科的课程,甚至不局限于小学、初中和高中。我们也希望同学们把这里当成知识的海洋,愿意来洋葱学院学习。另外,我们相信逻辑和数据。洋葱学院的名字在公司内部征集,最终由产品中的用户投票产生。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在课程设计和产品研发上投入资源,将数字化课程、学习交互、AI和大数据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帮助老师更好地教学,让学习发生真正的改变。同时也希望有机会连接更多的力量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共同完善教育生态圈。